close

  不久前才因為貝多芬或之外的藝術家或創作者在一生中追尋自我以及屬於自己的事物的過程中,感受到一切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有意義的奇怪心得,在這些狀況下偶爾會想起大二時的選修通識課,介紹「稟賦效應」、「滑坡理論」、「毒樹理論」的一些名詞,可能就是自己稟賦了。關於自己、生命、意義不意義的不具體事物,終究都是自己說了算。一周以前的我想著;「我可能也找不到答案吧?我能找到屬於我的東西嗎?還是其實我已經在不可逆的時間裡面錯過了那些交集的時刻阿?」

  而在這周我在星期一跟星期二分別看了兩部電影,分別是《再見機器人》以及《我的完美日常》,儘管兩部作品的呈現、氛圍跟情緒都各不相同。
前者說著那些分離以及相聚,兩位主角關係在事件中的感受以及回應,確實大幅的勾起了心裡很深的某些部分,也常有各種像機器人自己的想像、漫長的自我想像、害怕與絕望,面對離別、在新的生活檢視過去的複雜情緒,畢竟所有事物都是有長度的,而不是一個點,最後也用盡可能祝福的心態去回應所有的過去,雖然沉重、悲傷也不甘,但這是作者想到最好也最成熟的方式了吧,很難卻也實實在在的往前了。後者則在針對時間切片的各個日常、此刻與現在的深度描寫,主角努力的維持他過去努力維持的樣子,維持在這樣的表現下變得比文字的說明更加好理解,這樣的結果並非是一條平穩的線,而是時高時低,平均的結果是相同的樣子。每天都深刻感受那些稍縱即逝的現在,樹影、偶遇的人、大大小小的事件,過程中提醒著我們那些現在的重要性,如書店老闆娘說的話、如同事把握機會的決定、如對待那些與他無關卻還是接觸到的人,最後強力的用一個人可預見的死亡來告訴自己,那些日常的重要性。兩者在其中都還是提供了一個想法,即是對於當下與對於過去的看法。
我還是得更用心的去體驗生命吧,沒想到一個禮拜的變化可以如此巨大。

對於日常越是深刻的體會,應該也能更坦然的面對失去吧?

 

不知道還能講什麼,但暫時這樣應該就足夠了吧?應該很足夠了。

The Velvet Underground-Pale Blue Eyes(in Perfect days 20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xcAq9FKwSE

關於日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stin Bl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